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初中部)
上海市香山中学(初中)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初中)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初中部)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大唐校区)
上海市罗山中学
学校概况
一、学校延革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是一所浦东新区新兴的、现代化的、高起点的公办学校,由上海市进才中学管理层一手策划、创办。学校位于联洋国际社区内,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超前意识的设计布局,先进的管理理念、办学模式、现代学校制度。学校建成于2001年8月,开办当初是“上海市进才中学”的基础实验部和国际部所在地,2003年8月成为独立建制的九年一贯制“上海市进才实验学校”,2010年7月“上海市进才实验学校”的中学部和小学部分离各自独立办学,初中部启用新校名“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二、发展愿景我校以“办一所充满理性精神的现代学校”的发展愿景激励师生。理性精神的涵义:在我校,师生不是为了学会相信,而是要学会思考;师生将自主学习和独立判断看得比获得特定知识、技能更加重要。因此,进才实验人不轻信、不盲从,他们质疑而求真,他们甚至成为自身思考方式的批判者。在我校,师生将克服自我中心,成为一个公正的思考者,他们保持了敬畏和感恩之心,他们有勇气而又能换位思考,他们真诚和执着,他们总是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以有效的方式行动”。因此,在这所学校,我们常常看到师生们以交往互动来增进理解,并在行动上达成一致。三、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位学生的卓越发展服务”。我校地处联洋国际社区,一流的社区必然要求学校的办学水准达到一流。走教育现代化、个性化、国际化道路,创一流品牌,是我们进才实验人追求的目标。据此,我们以“为每位学生的卓越发展服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出这个理念我们要关注三个关键词,即“每位学生”、“卓越发展”、“服务”。每位学生——教育应指向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个体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是尚不成熟的正在发展的人。因此,学校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需求、考虑到每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的人格、道德、情操、学业诸方面提供更为全面、更具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优质服务,使每位学生获得各自不同的成就。卓越发展——首先,卓越发展是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更要着眼长远,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动力,要让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追求。其次,卓越发展是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做到扬长避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感受成功的机会,获得有效的成长与发展。再次,卓越发展是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要在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同时使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感受从好奇喜欢、体验成功、感受魅力到勇于创新的过程。我校作为进才教育集团中的一员,要秉承进才中学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公民意识、领导才能、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谦谦君子、大家闺秀。作为进才实验中学的学生也要有这种超凡脱俗的成就来铸造进才人的未来。服务——现代学校的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为所有人发展服务的意识。我们学校地处联洋国际社区,社区居民有“三高”(学历高、收入高、品位高)、“三强”(民主意识强、维权意识强、自我意识强)的特点。这对我校的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服务水准和质量,决定了进才实验中学的明天与未来。作为进才实验中学的领导、教师、职工都要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国际社区多元教育需求服务的意识,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任,以高标准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四、办学目标我校的发展目标是:“切实把学校办成一所‘高效能、国际化’,在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素质教育实验校。”高效能——鉴于学校十余年来超常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提高效能以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学校急需研究的新课题。我校确立了以提高学校效能作为学校发展主攻方向。即把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教学效能和学生的学习效能作为重点。在提高效能的基础上,以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来。国际化——展望现代教育发展的态势和主流,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教育不仅要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和适应每位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作为地处联洋国际化社区的唯一一所公办初中,我们立足社区背景,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我们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既符合我校实际,又有国际化教育的特点。力求在社区资源的整合、个性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际间的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拓宽办学的国际视野、走内涵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素质教育的新路子。知名度、影响力——我们提出学校今后几年的发展定位是: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能力达到上海市同类学校的前列;学校为每位学生的卓越发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使学生学业成就达到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一流水准;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的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卓越发展奠定基础。五、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本、二心、三情、四会” 情感充沛、理性见长的初中生。一本:以诚信为本。二心:具有爱心和责任心。三情:有民族情结、国家情感、国际情怀。四会:会学习,会实践,会思考,会交往。六、一流的硬件设施1、周边环境资源丰富学校坐落于浦东新区联洋国际社区腹地,金松路191号,东面与上海知名的大拇指广场和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广场,西面距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中心、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不到1公里,南面毗邻世纪公园3号门,距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也只1公里。学校地处浦东行政、文化的中心地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教育资源丰富。2、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多学校占地面积为31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1800平方米,绿地面积达到16715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14200平方米。3、设施设备功能齐全学校拥有教室48间,教学辅助用房40多间。拥有360个席位小剧场、供200人听课的公开教学演示厅和拥有最新科技的录播厅。学校拥有4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一年四季常绿的纯天然草坪标准足球场,2002年曾作为米卢教练所带的中国国家足球队冲出亚洲,打进2002年日韩世界杯足球比赛的训练场地。学校有十余片篮球训练场地,2片室内标准排球比赛场地以及1片标准沙滩排球训练场地,拥有面积500平方米内有各种现代化健身设备的体操房,8张乒乓桌的专用乒乓房,还有两片室内标准篮球场(兼做8片羽毛球场地)的上海首家气膜体育馆,众多的体育设施设备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健身需要和学校专项体育特色课程的开设。学校拥有物理(2个)、化学(2个)、生物、科学、劳技等专用实验室若干个。拥有音乐专用教室3个、美术专用教室2个、铜管乐和交响乐排练厅各1个,还有茶艺室、陶艺室、机器人教室、创新实验室等专用教室。还有计算机房(2个)、多功能语音室,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等。学校还配备有一流的团队活动室(2个)、学校广播室和电视台等设施设备。学校还拥有先进的电子档案室、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厅和形式各样的会议室。学校拥有约800平方米的沪上一流的多功能图书馆和阅览室,图书馆内可开展小型报告会、读书会和阅读课教学,能容纳400名学生同时借阅,藏书5万多册。还有400平方米的开放式创新实验中心,内有民乐室、棋牌室、未来城市设计室、智立方等开放式实验屋等。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校园网站内容丰富,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电视台节目可转播到每间教室,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做到无纸化办公。教师办公室环境优雅,学生教室明亮安静。4、师生就餐条件好我校是沪上少有的拥有两个学生自助式餐厅的中学,能提供近2000人同时用餐。另有教师餐厅1个,可供200人同时用餐。每天中餐有20多样各式美味菜肴供学生选择,餐厅环境整洁,学生就餐秩序良好。文明用餐已成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一部分。七、多元质优的生源状况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对口地段的联洋社区(位于罗山路以西、民生路以东、杨高中路以南、花木路以北)的区域内。自2001年办校以来,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到2010学年,中、小学班级规模达到了82个教学班。2010年9月中小学分开办学后,目前班级数达48个,每班学生数在40个之内,基本做到小班化教学。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我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每年拨给学校一些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目前有艺术特长生包括管乐、弦乐等特长生,体育特长生包括排球、乒乓球、足球等特长生。这些特长学生可以在本区或本市范围内统一招生,学校会依据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学业成绩择优录取。联洋国际社区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区,居民除上海本市户籍以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他们的子女也成为了我校学生的一部分,还有来自中国大陆各地及港、澳、台的学生,以及不同国籍的外籍学生。作为浦东新区留学归国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为了解决留学归国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学校会招收一些留学归国人员子女入学。并且,配合并服务于浦东新区金融、贸易、航远等中心的建设和浦东新区招商引资的需要,学校每年会接收部分企事业单位高管人员子女就学。八、优质高雅的师资队伍目前在编教职工1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4人,还聘请了一些专业教师满足学生拓展课、社团课等教学需要,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68%,教师平均年龄在38岁。本科学历达100%,其中研究生学历达19%。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17%,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52%。现有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1名,区级兼职教研员1名、学科带头人1名、“区十佳明星教师”1名、区骨干教师20人;校级学科带头人6人、德育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25人、骨干班主任13人;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近5成。另有市、区学科带头人后备若干人,区骨干后备若干人;几十位参加各类名师基地等培训。骨干教师培养呈阶梯式,无断层。教师团队中有一大批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特色鲜明、进取心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在他们的带动引领之下,精钻深研、互助合作的学习型教师组织基本形成。学校设有七个教研组,已有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理科、体育、艺术、综合文科等教研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教师来源全国一流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居多,有来自全国著名的师范院校,如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有来自综合性大学,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等,有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美院、上海体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近几年还引进了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多所大学等海外研究生和有过海外(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学习进修经历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为学校教师团队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改善等了师资队伍,形成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和竞争机制。九、丰富多元的课程教学我校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丰富多元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我校围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精心选择课程内容,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了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校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1.0版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学年又提出了三类课程“三化”(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多元化开发、探究型课程自主化实践)2.0版的课程建设规划。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又进一步完善了德育课程、社团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并于2013年开始提出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六个化”(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探究型课程自主化、德育课程主题化、社团课程特色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了3.0版的课程设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还不满足于已取得的课程建设成功经验和成果,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理清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思考学校课程的结构性、逻辑性和目的性,设计了“全景式课程”的逻辑结构,打造4.0版的学校课程体系,这也是学校第4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我校引入多方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目前开发的拓展型课程40余门,包括人文、科技、体育艺术等类(其中十余门特色课程教材已编写、印刷成册,有几门课程还参加了上海市的校本课程展示并获得好评)。如外语类课程,我校开发的除英语之外的五门第二外语课程,包括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拓展型课程以年级为单位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我校的学生在初中就经历了选课、走班制等学习形式,这种学习经历,使他们能更好适应现代高中学习、国际学校的学习以及去国外学校留学的生活,为每一位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还组建了40多个学生社团,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 每周至少有一次社团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参加社团,社团管理采用社团任课老师与学生社团团长共同负责制的自主管理模式,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又培养了学生自主、自律能力。学校每月都有主题教育活动,如1月份的迎新年音乐会,2月份的新春感恩、海外游学和外语文化节,3月份的艺术节、集邮节,4月份的全校性的草地排球赛,5月份的科技节、艺术节决赛和初二篮球赛,6月份的十大特长星光少年的评比与表彰,7月、8月的社会实践与海外交流学习,9月份的体育节及田径运动会,10月份的十月歌会暨合唱比赛,11月份的乒乓球比赛、生命教育月及消防演练,12月份的环世纪公园迎新长跑及全校性的拔河比赛。教研组每月都有学科的主题实践活动,如语文组的古诗文朗诵比赛、学生辩论赛、作文比赛活动等等,数学组的“尚理杯”数学竞赛、班徽设计比赛,英语组将英语学习与朗诵、书法、歌唱、主持、表演、中西食品制作等多种教学实践相结合,发掘了一大批英语人才,也为不同才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打开了一扇窗。综合理科组的创新小制作和小发明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综合文科组针对环境、历史、时政开展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与社会实践。艺术组开展书法、绘画、摄影、剪纸、创意主题绘画等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体育组的比赛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拔河比赛、跳踢比赛、各种球类比赛和学生创意运动会等,以有趣的运动组织形式,促进了学生们对体育健身的热爱。每周一次的“周周演”,更是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艺的展示。在每周的“周周演”的舞台上,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发组织观众,不仅为有才艺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自我策划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学生通过这个舞台,树立了自信心,从容地面对学习生活,获得了有尊严的成长。学校还注重开展课题研究,在“德育为先 教学有效 文化立校 科研助动”的办学方针指引下,这些年学校一直重视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先后完成了区级重点课题《创设教育情境的实践研究》,获得浦东新区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区级重点德育课题《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荣获2012年度浦东新区学校德育实践课题科研成果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区级课题《基于办学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被评为浦东新区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区级课题《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与学方式研究》正在研究之中。这些年还有一批青年教师如杨蕾、张心影、张贵、王卫红等申报了市、区课题也在研究中。学校还获得第七届浦东新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许多老师的教科研成果发表在《新课程》等核心期刊上,并获得浦东新区教科研成果奖,杨龙校长的个人专著《全育优育 追求卓越---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发展的系统思考与实践》、《国际化 让教育走向卓越》先后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杨龙主编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卓越发展》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杨龙主编的《让孩子拥有一百个世界---全景式课程》系列丛书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十、独具特色的办学品质我校依托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进才中学,传承进才办学理念,构建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聚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学校以落实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改革以“精选、精编、精批”的作业“三精”策略为抓手,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近十年来,我校初三毕业班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茅。同时,我校以“艺术特色、体育特色、科技特色、外语特色”为亮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艺术特色学校引进中央音乐学院冀瑞铠教授担任指挥的“冀瑞铠艺术培训中心”,每周坚持培训,目前学校有市级乐团“上海市艺术团‘交响乐团’”、浦东新区级乐团“铜管乐二团”以及学校“行进吹奏乐团”,这些乐团的成绩突出,多次获市、区级管弦乐大赛金奖,全国、市行进乐比赛金奖,小提琴齐奏多次荣获全国比赛一等奖,2015年9月我校交响乐团参加了在德国汉堡音乐厅举行的国际音乐节比赛中荣获了同组别的第一名,2017年8月又代表学校赴奥地利等地进行音乐交流活动,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受到当地观众的高度评价。2010届毕业生常懿丹同学在莫斯科举行的2012年国际小号比赛中荣获第一名,这也是中国人首次获此殊荣。学校还有萨克斯乐队、木管乐队、弦乐队,还有古筝、民乐、民鼓、长笛、电声乐、爵士乐等各种艺术社团10余个。儿童现代剪纸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另一特色,已成为浦东新区展示儿童现代剪纸艺术的窗口学校,并纳入浦东新区艺术项目开发之列。此外集邮、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合唱、戏剧、书法、绘画、茶艺、陶艺等项目参加市、区各项比赛,也多次在市区获奖。体育特色学校有著名前国手李国君创办的“排球俱乐部”训练基地,坚持常年训练,在全市及华东地区屡获佳绩,多次荣获上海市初中男、女排的冠军、亚军的骄人成绩,并为上海市及国家排球队输送许多优秀排球队员,如戴卿尧入选国家男子排球队、张奕辰入选国家青年男子排球队、丁婕琼入选国家青年女子沙滩排球队等。学校依托世乒赛球冠军丁松创办的“乒乓球俱乐部”带领我校乒乓球队,在市、区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依托“上海市毅涛足球俱乐部”和意大利国际米兰青训学院的精英基地,引进多名国米外籍教练执教男子足球队,作为中国小球员首次出征意大利“波德诺内国际锦标赛”取得一胜、一平、一负的好成绩,2016年3月29日我校学生陈佳琪等多名小球员在捷克受到习近平主席和捷克总统泽曼的亲切接见,两位国家领导人并和小球员一一握手。目前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桥牌、跆拳道、太极拳、篮球、游泳、“跳踢拍”等项目也在我校蓬勃开展。科技特色学校注重科技教育,是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把信息技术作为普及性的科学知识,还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利用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思想。通过开设拓展课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继开出了模型制作、网页设计与课件制作、VB语言、VC语言、机器人、航模、舰模、车模、科技创新等近10门科技活动类课程,我校2017届毕业生王子豪同学在“黑客”研究方面小有成就,曾得到中国“红客”第一人谈剑峰先生的高度肯定。机器人项目为我校特色项目,现有专业教师2人,计算机编程教师2人。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科技周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市的各项科技比赛,成绩优良。近几年获上海市机器人创新大赛等市、区级一二、三等第奖43人次,团体奖6次。还有多名学生被评为“浦东新有区小院士”称号,2017年我校初三学生杨行健同学继获得了“上海市十佳小院士”后,又获得“中国十佳小院士”称号,他在蝴蝶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学校在STEM课程建设方面又有了较大的突破,有多个创新实验室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目前开发了“来城市设计”、绿色生态“鱼菜共生系统”等特色课程。外语特色我校英语教研组已连续三届被评为浦东新区优秀教研组,英语组老师全是中青年教师,她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历年中考英语成绩在全区均名列前茅,我校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竞赛获奖率很高。我校依托进才中学国际部的优秀师资、学校自主培养的教师、家长资源、社会力量,开设了“法语” “德语” “西班牙语” “日语” “韩语”等多语种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需要。目前与海外学校结对交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瑞士、日本、新加坡等,还有台湾、香港、澳门等学校。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师生们增进了友谊、加深了国际理解、拓宽了国际视野。我校曾作为浦东新区双语特色学校,目前以《科学》、《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开说双语教学,并逐步扩大学科门类。近年来有3位数学教师参加中英合作项目赴英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任务(用英语教英国当地学生的数学),我校作为德国“哥德课堂”伙伴学校,还曾派出一位数学教师赴德国进行数学教学的交流活动。学校还引进英、美等优质课程资源、分享了真爱梦想基金会开发的课程资源,开设了《去远方》《生涯教育》《金融与理财》《学生领导力培训》《未来城市设计》等课程,应对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断优化课程结构。
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符合上海义务教育条件的五年级小学毕业生
二、招生人数:未公布
三、对口地段:丁香路1066弄;丁香路1089弄;丁香路1299弄;丁香路1399弄;丁香路1599弄;丁香路901弄;丁香路910弄;丁香路999弄;芳甸路333弄;芳甸路599弄;芳甸路77弄;花木路1883弄;花木路1983弄;锦绣路300弄;锦绣路333弄;锦绣路358弄;锦绣路666弄;锦绣路800弄;锦绣路888弄;柳杉路229弄;柳杉路99弄;罗山路1502弄;罗山路1700弄;洋泾街道陈家巷;洋泾街道原钦洋镇东华村;迎春路1355弄;迎春路736弄
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2021年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20〕3号)《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1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21〕9号)等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为促进依法办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现就本区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坚持以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入学权益、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二)在新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区教育局根据“十四五”期间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常住人口的变化,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公建配套学校建设、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等要求,对本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作整体规划。根据本实施意见和区域内常住人口分布情况,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和区域实际情况制订学校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三)继续应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shrxbm.edu.sh.gov.cn),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规范管理,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严禁擅自跨区域招生。
(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区教育局和学校按时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信息,加强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
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学校通过网站公告、“校园开放日”、在社区张贴《招生告示》等形式,向区域内适龄儿童及家长告知招生工作政策、入学信息登记时间和地点、入学验证时间和地点及携带所需审核的各种证件,积极应用“一网通办”电子证照。区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招办”)牵头落实,按时向幼儿园升入小学的适龄儿童发放《上海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向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发放“入学告知书”,作为入学的凭证。
招办结合本区实际,制订2021年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确保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五)招办和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根据“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提供的本区入学适龄儿童数据,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按照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入学。实施均衡分班,严禁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各类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特色班;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或参考,不得以面试、面谈、测评等名义选拔学生,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全面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不再安排义务教育学校特长生招生计划。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及其他各类符合条件的优待对象,按有关政策妥善安排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
二、主要内容
2021年,本区继续在部分学校实行“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安排一次同校对口入学(同一居住户二孩除外)”的政策(以下简称“五年一孩”政策)。各相关学校(名单另行公布)要建立对口入学新生信息库,加强入学新生信息比对。
本区将继续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的原则,优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具备相应的房产证)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对口入学。如对口招生地段内登记入学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由招办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户籍迁入时间先后等排序安排入学,超额部分作统筹安排。
(二)初中阶段招生
招办和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要按照本实施意见和操作细则认真落实初中阶段招生入学各项工作。
1.小学毕业信息核对。4月2日-4月13日,各校有序组织本市户籍和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对“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中的户籍地址、居住地址等入学关键信息进行核对,并填写监护人手机号码(作为接收初中入学信息的联系方式),如发现有关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家长应及时凭有效证件到学生就读小学进行更正。同时,组织民办一贯制学校征求本校学生直升意愿。4月13日为本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初中入学关键信息核对、更正截止日。
2.回户籍(居住)地就读。跨区就读的本市户籍小学五年级学生,应在就读小学毕业,毕业后可在学籍所在区就读初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回户籍(居住)地所在区就读初中。确需回户籍(居住)地入学的学生,应向所就读小学提出申请,由学校告知审核证件、网上申请、统筹安排等事项,家长在网上填报《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居住)地就读申请表》,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户籍(居住)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初中学校就读。办理申请回户籍(居住)地就读手续的截止日期为4月13日。招办将按照本区初中招生入学的有关要求和操作细则,安排申请回本区就读的学生入学。
3.初中入学方式。本区公办初中按户籍、居住地段等信息对口安排学生入学,优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具备相应的房产证)一致的学生对口入学。公办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直接升入本校初中部就读,小学部实施“五年一孩”政策的一贯制学校,学生升入初中时仍按户籍、居住地段等信息对口安排入学。本区公办寄宿制学校限在本区范围内招生。
4.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小学毕业学生符合在本区就读初中条件的(入学条件同小学新生),统筹安排至公办初中就读。初中学校应告知学生及家长完成义务教育后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相关规定和政策。
5.来沪就读六年级。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五年级的本市户籍学生,如需回本区就读六年级的,须携带相关证件到招办办理入学信息登记手续,由招办统筹安排入学。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五年级,符合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含港澳台)学生,如需在本区就读六年级的,可携带相关证件自行前往尚有学额的公办初中申请入学。办理申请就读手续截止日期为8月10日。
(三)民办学校招生
1.公布招生简章。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处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与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核准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并将各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报市教委备案,相关信息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以及区政府网站教育频道上公布。严禁民办中小学计划外招生,严禁擅自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涉外名义招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不引进境外课程,不使用境外教材。
民办学校应在区教育局核定的招生计划与范围内招生。经区教育局审定,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可适当扩大招生范围,民办学校可按走读、住宿等分类设置招生计划,民办一贯制学校可设置本校免试直升计划和校外招生计划(2021年校外招生计划数原则上不少于2020年校外实际招生数)。民办学校按政策规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以及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生源,经区教育局审定,可在学校招生计划中分设。民办学校按招生计划实施分类报名,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由区教育局实施电脑随机录取。
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及公告须报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处备案,同时通过学校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公开内容应包括学校办学情况、招生计划、收费标准、“三个承诺”(不提前组织学生报名或变相报名,不举行任何测试、测评、学科练习、面试或面谈,招生录取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挂钩)、办学特色等。
2.实施网上报名。本市民办学校实行网上报名和招生录取工作。4月26日-4月28日,报名就读民办小学的适龄儿童须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填报志愿,每个适龄儿童填报1所民办小学参加电脑随机录取,并可填报1个民办小学调剂志愿。5月6日-5月8日,报名就读民办初中的学生须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填报志愿,每个学生填报1所民办初中参加电脑随机录取,并可填报1个民办初中调剂志愿。一旦完成报名,将不得再次报名或修改、放弃报名信息。
3.规范录取程序。如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的,全部录取;如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招生计划全部由区教育局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4月19日-4月20日,开展民办一贯制学校直升录取工作。5月17日-5月18日,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实施电脑随机录取。电脑随机录取使用全市统一软件,实施全程录像,在电脑随机录取过程中可引入公证机构参与,向市、区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电脑随机录取结果由招办负责公布,导入“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5月19日-5月20日,区教育局组织对民办学校分设计划录取的学生验证,确认是否符合相关分设计划报名条件。5月23日-5月24日,安排调剂志愿录取。
4.发放入学告知。5月20日起,本区将通过短信和“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陆续告知相关入学信息。民办学校招生工作于5月27日完成,学校将录取名单报招办。学生按学校通知,携带户口簿、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明、《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回执)》等证件办理入学手续。
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未被民办中小学校录取的,根据公办中小学校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由招办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操作细则安排入学。小学毕业生如已填报《本市户籍学生回户籍(居住)地就读申请表》,按照填表时所选择的户籍(居住)地,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初中就读。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公开招生信息
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学校通过本单位网站和其他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信息。
相关部门按规定时间统一向社会公布如下信息:
1.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与招生政策问答。
2.本区招生信息,包括公办学校对口招生的区域范围、招生入学操作细则等信息。
3.各类学校的办学规模与设施等基本情况,包括:在校学生人数、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和专用教室数量、运动场地面积和设施设备、图书馆面积和设施设备及生均藏书量、实验室及其数量等。寄宿制学校须公布其寄宿设施情况。
4.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专职教师人数和师生比、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和比例、教师学历结构和达标比例。民办学校还须公布学校教师队伍中退休返聘教师的人数和比例。
5.公办寄宿制学校、寄宿班招生范围、招生名额、招生方式。
6.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收费标准、招生承诺、办学特色等。
7.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咨询、监督举报电话、信访接待部门地址。
学校应通过本单位网站的“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开招生的相关信息。区教育局信息公开责任部门要加强对招生入学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办。
3月20日起,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网上“校园开放日”活动,其中公办学校全部开展,民办学校可以开展。网上“校园开放日”主要展示学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办学特色等,参与学区、集团建设的要展示共享共建的资源,但不得组织学生报名,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测试、测评、面试、面谈或调查,不得收取学生任何形式的简历(包括各类证书)等材料。
(二)发放入学通知
招办和学校在完成区域内适龄儿童入学安排、招生录取等工作后,于8月15日前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8月30日前将学生入学信息对接到“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三)推进注册制度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年注册制度,由招办和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学年注册告知书”,明确注册对相关证件核对的要求。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要关注持有证件的有效期,及时到相关部门续签(因疫情防控需要自动签注的除外)或补证。学校应向家长告知不能注册学籍所产生的后果。家长须向学校承诺并及时前往有关部门办理相关证件,确保所持证件的有效性。
四、加强监督管理
(一)加强指导与监督
区教育局各相关部门、招办、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和小学教育指导中心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义务教育资源保障力度,完善招生工作决策机制,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各项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开展教育督导
区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责任督学对学校经常性督导的优势,对区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招生等方面进行过程性监督,监督并指导学校履行依法规范办学的责任,逐步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工作的常态化监督机制。
(三)完善监察机制
区教育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招生监察工作机制,监督招生入学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依法依纪查处招生入学工作过程中的违纪违规事件,协助解决本地区中小学招生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四)落实问责制度
公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举办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特色班,报名录取学生时以学生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为依据或参考的,或拒绝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由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和组织人事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经查实,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校长和其他相关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招生违规情况记入校长和教师信誉档案,与职称职级评定、评先评优相挂钩。区教育局将招生违规情况纳入对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五)实施“双减”措施
民办学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未兑现“三个承诺”,以考试(测试)等方式选拔录取学生的,录取学生时以学生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为依据或参考的,或存在招收无学籍材料学生,利用招生入学违规收费,组织对报名的学生家长进行测评、调研等活动的,擅自在计划外招收学生等违规招生行为的,由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和计财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规定,责令校长或有关责任人员及时纠正,并酌情核减该校的招生计划数,核减政府专项扶持资金。
学校名称 | 所属街道 | 对口地段 | 小区名称 | 情况说明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丁香路901弄 | 联洋花园世纪苑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丁香路910弄 | 联洋年华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丁香路999弄 | 联洋花园天合苑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丁香路1066弄 | 中邦晶座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丁香路1089弄 | 中邦风雅颂(联洋花园丁香苑)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丁香路1299弄 | 仁恒河滨3期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丁香路1399弄 | 仁恒河滨2期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丁香路1599弄 | 仁恒河滨1期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芳甸路77弄 | 当代清水园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芳甸路333弄 | 水清木华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芳甸路599弄 | 九间堂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锦绣路300弄 | 第九城市1期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锦绣路333弄 | 金色维也纳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锦绣路666弄 | 华丽家族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锦绣路800弄 | 天安花园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锦绣路888弄 | 御景园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花木路1883弄 | 御翠园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花木路1983弄 | 四季雅苑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柳杉路99弄 | 广洋新景苑(原:花四路99弄)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柳杉路229弄 | 浦园千秋别墅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迎春路736弄 | 联洋新苑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迎春路1355弄 | 第九城市2期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罗山路1502弄 | 吉云公寓 | |
进才实验中学 | 花木街道 | 罗山路1700弄 | 金桂家园、锦绣小区 |
2023年招生告示
根据《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2023年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为公开、公平、公正、平稳有序做好2023年招生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告示如下。 一、招生计划 2023年,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本校”)计划招收六年级新生12个班。
二、招生地段 学校对口招生地段请查阅浦东教育门户网站“ 招生考试” 栏公示信息 网址:http:// www.pudong.gov.cn/jyj/
三、招生入学对象 2023年初中阶段招生入学对象为:2022学年小学五年级在读学生。
四、入学条件 按照《2023年浦东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操作细则》的有关规定。
五、验证安排 2023年本校将安排线上验证,对学生已登记的信息进行比对。信息不一致的,由家长根据有关要求,及时提供相关证件信息用于比对。“随申办” 或“一网通办” 网站中的电子证照与纸质证件可同等效力使用。 (一)5月18日一5月19日,本校开展第一批验证 。 (二)5月25日一5月26日,本校开展第二批验证。 (三)经验证核实后,如学生的相关信息不符合本校招生入学条件,将不予录取。
六、咨询方式 学校网址: www.jcsy.pudong-edu.sh.cn 学校微信公众号:进才实验卓越少年 电子邮箱:jcsykcjxc@163.com 咨询电话:68545988-2109 联系人:刘老师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2024年招生告示
以上内容来源于“进才实验卓越少年”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哪学(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2019-2021沪ICP备2021001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