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文章-育儿交流 | 孩子能说会道,语文成绩却不好,问题出在哪儿?

热门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育儿知识>正文

育儿交流 | 孩子能说会道,语文成绩却不好,问题出在哪儿?

  • 育儿知识育儿知识


家长咨询:


川妈,我有个8岁的女儿,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很好,从小就能说会道,可上了小学之后,语文成绩却不怎么好。很多专家说阅读能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我们也是每天坚持阅读,但效果一直不明显,请教一下原因。


 

川妈解答:

 

首先,一个人的语言智能水平,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去评定。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一般会通过“听、说”,去判断孩子的语言能力。的确,听、说是语言智能最重要的一环,但等孩子入学以后,面临着各种书面知识的学习,以及考试,就更侧重于“读”和“写”的能力。

 

脑科学研究显示,语言能力是大脑皮质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独立的机能分工。具体而言,“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由大脑皮层上四个皮质区负责,分别为听觉型言语中枢、运动性言语中枢、视觉型言语中枢、书写中枢。



 

听觉性言语中枢——主管“听”


1874年,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顶叶、枕叶、颞叶交回处的颞上回受到损伤,会影响患者的言语听觉。这一中枢叫听觉性言语中枢。

 

听觉中枢受到损伤的患者,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所以仍能听到声音,但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这种言语缺陷叫接受性失读症。

 

运动性言语中枢——主管“说”

 

一百多年前,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两个病人的言语表达出现了毛病,即,不能说或说话费力。1860年,布洛卡在这两个人死后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他们的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受到了损伤。

 

后来,不少临床的病例也证明,这个部位是主管说话机能的,叫“运动性言语中枢”。

 

运动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时,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其他发音器官并没有毛病,而且病人还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认字。

 

 

视觉性言语中枢——主管“阅读”

 

位于顶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叫视觉性言语中枢。这一中枢受损或失调的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言语缺陷叫失读症。

 

书写中枢——主管“写”

 

大脑皮层主管书写功能的,叫书写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的患者,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这种言语缺陷叫失写症。

 

 “听、说”两种功能受损,很容易被人发现。但后两种言语中枢出现问题,即“失读”或“失写”,一般得等到孩子上学以后,才会逐渐显露出症状——阅读能力差,字也写不好,考试成绩糟糕。


Britton给每个字母设计的 “失读症变体,来自:设计师个人网站,Dyslexia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会把这种情况归因成“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努力”。

 

据研究指出,“失读症”患者的比例,为5~15%,即,一个40人的班级,就有可能出现2~6个失读症患者,这个比例相当不低。

 

失读症的干预治疗,年龄越小越有效,一般在学龄前进行更好,但学龄前也不太容易发现症状。

 

除去言语中枢存在严重缺陷的患者,大多数普通孩子,不同言语中枢的发育水平也存在差异。

 

打个比方,如果把失读症、失写症等患者比喻成侏儒,其他正常人,身高也有显著差异,有些人能长到一米八,有些人只有一米五。

 

同时,大脑神经中枢的发育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些孩子说话晚,有些孩子开口早。

 

同一个孩子,四种言语中枢的发育水平也存在不同。

 



 

再说说我自己养儿育女的亲身体验。

 

我家俩宝的各项智能水平发育就存在显著差异。

 

大宝川哥属于运动性言语中枢发育较迟缓的孩子,两三岁还只能说几个字。

 

而二宝涵小妹,一岁多就已经能唱儿歌了。

 

但视觉性言语中枢的发育水准,即“阅读”能力,大宝又比同龄期的二宝领先很多。

 

从小能说会道的涵小妹,在进入小学阶段,进行规范阅读练习时,总是漏字、漏行。

 

写字也一样,经常漏字、错字、张冠李戴、把字写反。

 

好在,孩子只算是某些言语中枢发育迟缓,还没到失读症或失写症那么严重。

 

如果孩子真有严重的失读症、失写症,家长能起到的作用其实有限,更多的是对孩子理解、接纳。并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意扬长避短。

 

而对于大多数语言智能“相对较弱”的普通孩子,家长更有必要用心教育、积极干预。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针对读写能力较弱的孩子的干预方法。

 

阅读训练

 

阅读可以分很多种,泛读、精读、兴趣性阅读、练习性阅读,等等。

 

在孩子年龄还小,初步培养阅读兴趣时,建议以泛读、兴趣性阅读为主。

当孩子进入学龄期,精读、练习性阅读的比重要逐渐增加。

 

精读,可以视孩子的年龄,从小短篇开始练习。文字篇幅大小,可参考孩子所在年级的语文教材。

 

精读要求孩子逐字逐行阅读,不遗漏任何信息,并在阅读完成之后,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复述。

 

在进行精读训练时,“指读”是常用的方法。即,在阅读时,用手指着文字,眼随手动,逐字逐句阅读,以避免漏字或串行。

 

涵小妹视觉言语中枢较弱,我观察过,她如果拿着书,像普通人一样阅读,漏字、漏行、串行的情况总会发生,无论她态度多么认真。比如“欢天喜地”,她就会不经意地读成“欢欢喜喜”。

 

平常在家写作业,她自认为写完了,我再去检查,发现总有一两道题没写。考试时也总会漏题。通常是文字排版越密集,漏得越多。

 

后来,她在家阅读或做题时,我要求她采用指读法,用手先指着题目序号,然后逐字逐句默读。方法很机械,也更费时间,但疏漏率明显降低。

 

当然不是说孩子阅读准确了,正确率就一定能上升。解题正确率,还牵涉到更复杂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总需要循序渐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重点解决孩子的“漏题漏字”现象,但对于题目的正确率,没有太苛刻。

 

“你要能做到少漏题、不漏题,就很棒了,不要担心做对做错。”

“昨天你漏了两道题,今天只漏了一道,进步很大哟!” 

 

书写训练

 

视觉言语中枢发育较弱的孩子,眼里的文字总是似是而非,写出来的文字也一样,写错、写反、缺胳膊少腿,都很常见。

 

这方面能力,也只能慢慢训练。

 

在孩子写字的时候,我允许她写慢一点,写大一点。有时候会用手机搜出文字笔顺动画,先让孩子看一遍,用手指比划一遍,再写到作业本上。

 

对于孩子写错的字,要像研究细菌病毒一样,拿着放大镜,让她观察错在哪个细节。

“你再看看这里面,数一数,是一横还是两横?”

“你看这一竖,是不是像一把剑,穿破了整个字?”

 

把孩子经常写错的字,搜集起来,形成错字本,定期拿出来抽查、练习,也很有必要。

 

另外,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有些缺陷可以得到自然缓解。比如,川哥和涵小妹在五六岁时经常bd不分,等川哥三年级以后,就不存在这种现象了。涵小妹现在7岁,也还是会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但我相信随着年龄增长,问题能自然缓解。

 

毕竟,孩子的大脑仍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

 



 

再探讨一下:语文成绩由那些因素决定

 

很多家长提到,孩子爱阅读,但语文成绩不好。

 

除开前面提到的失读、失写,以及某些言语中枢有缺陷的情况,阅读跟语文成绩的关系,的确没那么简单、直接。

 

阅读是积累语言素材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另外一种积累语言素材的方式,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对话交流。

 

一个能说会道又爱阅读的孩子,头脑里的言语素材一定是很丰富的。

 

言语素材跟语文成绩的关系,可以这样比喻:

 

一个厨子,手里有各种丰富的食材,那么这个厨子就具备做大餐的基本条件了。但具体做得怎样,还得看厨子的技术水平。

 

相反,如果一个厨子经过了很多技艺训练(类似各种写作培训班、做题训练班),但缺少食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从本质上讲,教育必须是对已经存在于孩子大脑中丰富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可能对一个空洞的大脑进行教育

 

所以,鼓励孩子多交流、多阅读,终归是没有坏处的。

 

至于这些素材的积累,如何体现在语文成绩上,还需要一系列的“输出能力”的训练。

 

至于如何训练,有很多老师、机构都做得很专业。

 

但父母也可以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信息来源:二胎妈妈圈,本文已获得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查学校 用上哪学
反馈意见
反馈
成功恭喜您,申请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