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哥您好!我们在灵境胡同宏汇园有一套70平的房,公益西桥有一套120平的房子。孩子在西城上小学。请教您:西城的那套房的前景如何?价格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水平呢?感觉有些鸡肋,卖吧有点儿舍不得西城的位置和户口,不卖吧压着一笔钱。我们想置换一处一层带院子的房子,有推荐吗?目前卖掉公益西桥的房子再补点儿能置换么?
回答:
1、 从投资来讲,建议是在确保孩子学位的情况下,把西城学区房置换到其他区。但这带院子的我可不好说,不是中介,手里也没房源。
公益西桥的我倒建议留着,如果是城南嘉园的话更应该留着。这里可以说是四环边保值和升值最佳的板块和小区了。
2、 西城学区房的前景,我说不好,至少是不敢确定。但我们可以预设一些条件,来看看如何保证学区房的前景。
最主要的就是必须保持学校的质量不下降,而且要保持住与其他行政区的成绩差距,否则家长们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就未必来追捧西城学区房了。
那要想做到这点,首先就得让政府少在其他区开办分校,否则开一所就会调离几个骨干,甚至是校长。学校好建设,校长和师资却没那么好培养。新区学校的那些好老师和有能力的校长哪儿来的?大多数不都是从东西海挖的吗。
其次是让东西海别再锁区,多招收其他区的尖子生吧。没有好的生源,再牛的师资和硬件也没用。而真正的牛娃,无论在哪个区,考试成绩都不会差。如果继续锁区,那大量的好学生将与西城无缘,相对只会提高其他区的成绩,降低西城的成绩。这就相当于以后让清华北大只允许招收北京的考生,那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江浙所超越。
最重要的一点,让中央别再疏散核心区的功能和人口了。因为疏散走、或者少来一个孩子,身后至少跟着俩家长。可教育资源又是肯定会被疏散的,至少会向其他区平衡。而中央的这种政策,简直就是跟学区房业主对着干,耽误房子升值。
3、 稳定在什么水平我也不知道。不过从20年来的房价历史看,西城区的升值率并未超过北京平均值。所谓的学区房能保值且升值快,不过是中介和无良媒体的刻意宣传罢了。这世上本没有什么稀缺,所有的稀缺都是人类的想象所造成的。
要想稳定住价格,那就是保持住供需关系,学区房则在我看来有点儿难。
谁都知道北京的房价之所以这么高,大部分原因就是靠外地人给推高的。学区房也不例外,最早只有他们才买学区房,北京人无所谓。在2006年之前,东西海的老房很落寞,涨幅长期弱于大盘。谁让开发商们在四环外盖了那么多的新小区,品质好环境也好,引得大量的人口向周边迁移。那会儿的东西城,包括方庄,房价相对下降很多,方庄从典型的富人区变成了平民区。
可那会儿外地孩子要想在北京上学,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买房、要么交赞助费。于是很多人干脆买房,能省下一笔择校费,这也就稳定住了东西城的房价。我记得大概在2002-2004年,北京核心区的各个学校大多都是外地孩子,北京人成了少数群体。
2006年之后,新《教育法》出台,就近入学开始深化执行,择校费等形式也逐渐被禁止。尤其是2008年,中关村三小校长贪污近两个亿的案件曝光,引发教育系统大整顿。之后就更得招生透明了,学区房价格一路走高,把之前落后大盘的升值才给找补了回来。
那也就是说,东西城学区房的价格以前是依赖于市场,现在是取决于政策。那就只要让政策不变就行,别老动不动的就改革,那就能保持学区房的优势。
现在买学区房的基本都是北京人,有北京户口的人。外地人买了也没多大用,很难让孩子进入目标学校。可是,如果一件商品,天然的拒绝了一大部分购买群体,那能维持多久?这实在不好说。
4、 总之,在我看来,要想维持住西城学区房的价值和价格。必须满足自身质量不降低、其他外区不进步、政策也不疏散资源这几个条件。如果再能放宽入学政策,至少像朝阳那样不过分的歧视,那学区房的优势就一定能保持。否则不好说。
反正在我看来,学区房在持有期间的居住性不佳,租售比也不太划算,从长期看也有一定的风险,不算好的投资品。从投资角度讲,建议置换到其他区。至于地段和保留户口什么的,这属于个人喜好和一种情结,我没有建议。仅供参考吧。
信息来源:章哥说买房,本文已获得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