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文章-航天科普,共筑未来 ——航天科普进校园讲座

热门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新资讯>正文

航天科普,共筑未来 ——航天科普进校园讲座

    航天科普,共筑未来

    航天科普进校园讲座


          5月19日,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的五位老师到访建青,为建青小学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以“航天科普、共筑未来”为主题的航天科普讲座。他们分别是:研究所部门分工会主席——洪梅老师、团支部书记——陈珊老师、工程师——董鑫宇老师和两位协助志愿者老师——教育伙伴孔叔叔和徐子墨老师。

        讲座由研究所惯导部工程师董鑫宇主讲。董老师由星空图片引出一系列问题:那些闪烁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么多星星中,是否和我们一样有可爱的生命?月亮上有嫦娥姐姐吗?火星上是不是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我们说的银河是不是真的像河水般流淌?这些问题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讲座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宇宙探索的原因、探索的工具及星际探索、洲际探索的可能性,以及最后的交流答疑环节。




    (一)好奇心驱使我们探索

    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对星空的探索从未停止。董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国家航空航天发展的历史足迹,着重介绍了中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和天问系列航空项目,乔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的“用火箭探索宇宙星空”的方式打开了现代宇航的新大门,前苏联和美国争霸期间的航空较量,拓宽了学生们对航空历史的了解。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3年神舟五号搭载杨利伟进入太空;2018年宇航员翟志刚实现航空行走;2020年天问系列航空项目命名;祖国的航天事业开启了超级模式,这一切让同学们激动不已。董老师讲到,航空人研究航空,是为了探索宇宙、了解自己、服务人类,这一切始于对宇宙星空的好奇。

    (二)介绍探索宇宙的工具

    董老师为同学们具体介绍了主要的探索工具,有火箭、卫星、宇宙飞船以及深空探测器。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他为同学们具体讲解了火箭的构成:由整流罩(气动外形,减少阻力)、一子级液氧液氢储藏箱、YF-77发动机和鼻锥、助推器燃料箱构成。由于火箭的运动服从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因此能够实现进入宇宙、探索宇宙的目的,董老师解释道。

    送入轨道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卫星。卫星的作用体现在天气,通信,导航以及其他科学研究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帮助人类进入太空的工具是飞船,它离不开空间站的补给;国际空间站“和平号”以及中国的空间站,是太阳翼板为它提供电能的。

    深空探测器则能够飞往更远的地方。董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旅行者一号”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发射的最远的探测器,它已经飞行了44年。而中国的“嫦娥五号”也顺利完成了绕、落、巡的工作。

    (三)星际旅行的可能性

    在航空技术、商业航空大发展的时代,星际旅行、洲际旅行或许不再是梦想。董老师为学生们播放的洲际旅行设想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之心。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如此的渺小,甚至只能算一个蓝色的小点,相比之下,每个人更是渺小,只有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从书中知识出发,找出隐藏在数学公式里、物理规律中的谜题,才能更好地探究宇宙的奥秘,而所有探索和求知的过程将会给出我们答案。董老师做了精彩的总结发言,升华了同学们对浩瀚宇宙的思考与认识。

    (四)交流答疑

    讲座的最后一部分是同学们交流并提出航天问题,由陈珊老师解答。建青学子们踊跃提问,就宇宙的膨胀理论、流浪地球会不会在现实中上演表达了自己的疑惑,陈老师为同学们一一做出了解答。同学们见解之深、之广给到访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本次别开生面的讲座,同学们对航空事业发展的历程、探索宇宙的工具以及星际旅行的可能性等航空知识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了解,更体会到了每一位航天人执著探索、保持好奇的精神。

    浩瀚的星云中行星如何诞生?生命如何出现………相信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交到孩子们手中,一定能得到更进一步的突破!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案撰写:鞠凯丽

    摄影修图:刘金晔 姜艳 郑祯华

    编辑制作:邵璐璐

    审稿:三、四年级组

    以上内容来源于“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公众号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查学校 用上哪学
    反馈意见
    反馈
    成功恭喜您,申请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