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文章-清明知多少

热门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新资讯>正文

清明知多少



    ——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

    农历二月廿三

    清明时节寄哀思 一束鲜花送祝福







    幼儿园放假通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们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园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假期,现将放假时间通知及温馨提示如下:

    具体放假时间:

    4月3日(星期六)--4月5日(星期一)共放假三天

    4月6日(星期二)正常返园



    聊聊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幼儿年龄小不知道清明节,有些即使知道,也不知道具体的日期和由来,他们对清明节可能感到很好奇。家长们可以借助清明节的契机,与孩子好好聊聊关于清明的由来。但是幼儿年龄尚小,理解能力有限,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方式告诉孩子。

    当被孩子问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告诉孩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农民伯伯为了方便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而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这24个节气,每一个的气温、降雨情况都不一样。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也丰足,农民伯伯就知道,这时候可以春耕春种了。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而为一了,“寒食”变成了“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百姓家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的传说

    《晋文公火烧绵山》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因为没有吃的,饿得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君主,想差人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在绵山。最后重耳下令火烧绵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直到熄灭,也不见他出来。重耳上山才发现,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

    重耳非常后悔悲伤,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为他们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只见这时,那棵老柳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重耳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如同看见介子推一般。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条,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他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晋国百姓每逢清明,都禁止烟火,纪念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忠臣介子推。


       滑动查看全文













    讲讲清明的习俗


    在中国,不同地域的清明习俗也有所差异。以我国南方的清明节为例,除了吃青团、碰鸡蛋以外,还有很多其他“花样”。

    ●祭扫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候叫“探春”、“寻春”等,意思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代的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柳条插土便活,所谓“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故古代清明也有“插柳”习俗。到现在,“插柳”已慢慢演变成了清明植树的习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也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做“千秋”,汉代以后成为清明及其他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唐代时荡秋千十分流行,其逐渐也成为清明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




    体验清明的活动

    这个小长假,家长可以结合民俗传统,带孩子去体验一些适合在清明时节开展的活动。以下这些项目可供参考:

    01

    品尝清明节的传统食物

    清明时节,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传统饮食习俗。南北方都有清明吃鸡蛋的习俗。这主要融合了上巳节吃蛋的传统,古人将鸡蛋煮熟涂色放在河水中,下游亲朋去河中捞起鸡蛋吃,并相传如此很快便可生儿育女。一些地方有吃“子推馍”的习惯,“子推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忠臣介子推。“青团”是江南一带的传统小吃,因其颜色得名。是用清明前后才有的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面粉中,手工揉匀,再根据个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其味道香甜可口,很有嚼劲。


    02

    带孩子一起祭扫,进行感恩教育

    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的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去扫一扫烈士墓,献上一束花,给孩子们讲讲先烈们的英雄故事,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清明前后,天干物燥,野外、山林中可能还有枯枝落叶,稍有不慎易引起火灾。家长们在祭扫时,对孩子进行防火安全教育,让孩子知道火灾的危害和防火的小知识。)


    03

    和孩子出门踏青,亲近大自然

    清明期间,不妨带着孩子走一走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受魅力十足的春天。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非常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因此,可以带着孩子欣赏春天的五彩缤纷,在大自然中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鸟鸣虫叫声,在小溪边玩沙玩水、在花丛中追逐跑跳……


    04

    和孩子一起玩一玩传统游戏

    清明节适合孩子玩的传统游戏很多,如放风筝、荡秋千、踢足球等。就拿放风筝来说,不仅能帮助孩子了解清明风俗,还能强身健体。放风筝时,孩子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而像荡秋千这样略带挑战性的小运动,不仅可以让孩子心情舒畅、开阔爽朗,也能培养孩子们勇敢的品质。


    05

    和孩子一同试试种花养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古已有之,趁着好时节,家长可以邀请孩子一起种植、照料小花小草,将对生命的爱“种”进他们心底,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自然的伟大、了解生命的意义。


    06

    和孩子聊一聊“生老病死”

    如果家中有清明祭扫的安排,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问题。这时家长们无需刻意回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接受能力,适当跟孩子聊聊此类话题。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可帮助孩子明确“人总是会死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爱能生生不息”。


    07

    与孩子共读清明相关古诗、绘本

    如果这个清明无外出祭扫或春游的计划,在家里与孩子共读相关的古诗词、书籍也是不错的选择。以下这些资源供参考:

    《上百句咏春诗词,赶紧为孩子收藏起来!》

    《清明节古诗词25首》

    《荐资源∣不能踏青祭扫的清明节,不妨让孩子在阅读中追思与成长》

    点击标题看详细👆






    温馨提示

    小长假来临之前,还需请家长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作息。放假期间,请孩子坚持早睡早起(尽量做到中午让孩子午休),保证孩子有规律的饮食与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假期中,请坚持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鞋子、自己叠放衣服、自己吃饭等等

    2. 注意孩子外出、饮食等安全问题。告知孩子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玩危险物品。同时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火、电、开水,保护好孩子。同时请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加强交通安全的言传身教。

    3. 注意孩子的用眼健康。放假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难免加长,需将屏幕暴露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提醒孩子与电视机保持距离1.5米以上,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

    4. 预防春季传染病。春季是多种传染病高发期,请督促孩子多喝水,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以多种形式向孩子讲解卫生防病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活动,预防传染病。
    5. 养成文明习惯。外出踏青赏花出游时,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不攀折花枝、不乱扔垃圾,争做文明有礼奉贤人

    6. 遵守防控要求。外出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请戴好口罩,注意勤洗手,居家勤通风。假期非必要不离沪,如需离沪,请提前跟班主任报备;如遇幼儿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上报班主任。



    上外附小幼儿园

    2021年4月2日



    END


    以上内容来源于“上海虹口区上外附小幼儿园”公众号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查学校 用上哪学
    反馈意见
    反馈
    成功恭喜您,申请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