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文章-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热门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新资讯>正文

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包校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怀及身份认同,树立自信及远大抱负,关爱他人,富有爱心。当学生离开包校时,他们不仅能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进入世界知名高等学府深造,也具备取得成功所必须的技能和品格。

    —— Mark Bishop

    包校常务校长


    为了实现“今日兴学,为明日中国。今日兴教,为未来世界”的办学目标,我们需要让学生深刻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在传授国家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会教育并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的未来,关注世界的发展。2014年包校被市教委批准成为首批试行国际课程的21所上海普通高中之一。高中部采用独具包校特色的“国际+”课程, “+”代表了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也称中方四门课程。历史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为此,在课程实施上,包校坚持国家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国家课程历史学科主要为通史教育,学生学习部编普通高中《历史》教材。在每个课题开始前,教师会根据学习内容、探究问题做一份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起到了 “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在课堂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结合书本和学案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通过研读学案中的史料,分组讨论核心问题,培养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课后,同学们根据老师推荐的书单进行自主阅读,以此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课题深度研究的依据。

     

    从上个学年开始,中文历史组基于国家课程中,中国明朝历史的学习内容,带领当时还是十年级的学生对明史展开了深入地探究。在全面学习明史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所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研读历史学著作《万历十五年》,并分小组确定各自的研究方向和主题,随后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想落笔写成研究小论文。之后在老师的层层筛选后,二十多位学生的优秀论文被收录在了包校第一本历史文集 ——《也说明朝那些事儿》。此文集是同学们结合了明史的学习和《万历十五年》的研读而完成的,即是读后感,也是对明史学习的成果展示。目前就读十一年级的Christine在阅读《万历十五年》后分享了自己的收获:“这本著作的研究视角十分独特,作者并非线性地陈述史实,而是通过对明朝后期关键历史人物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明朝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这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问题的视角。”



    从前期的课堂学习、课后阅读、落笔成文和论文完善,到后期的作品评选和定稿编辑,整个过程耗时近一年,老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在文集的框架构思上,高中部历史组赵建明老师将同学们的作品分成了五个大的板块,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历史人物其它。他希望以此展现同学们对明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文集的整理编撰也并非易事,中方四门课程的教师们组织招募了编辑人员,在确定了主编、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等岗位后做好分工,文集编辑工作正式开始。来自编辑组的十年级Tiger同学为自己能够参与此次编辑感到非常荣幸。过程中,他带着思考和求知欲阅读了同学们撰写的文章,从中看到许多同学的历史学习成果,使他获益良多。此外,他也希望通过编辑组的努力,能让这些优秀的作品被更多读者发现并欣赏。


    国家课程历史学科老师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通过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能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读过《也说明朝那些事儿》,我对明朝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期待着我们一起对古今中外历史、文化有更多探究。

    ——高中四门学科组长程雪莉



    本学年在十年级学生深入学习明朝历史时,中方四门课程历史组的赵老师还设计了一个特别活动,让看似枯燥的历史课变得更加有趣。在1592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致信明朝万历皇帝,但由于使者中途逝世而未能送达。据赵老师介绍,虽然人们常说“历史没有假如”,但本活动以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让学生以使者的视角,假设自己成功到达明朝时期中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一份报告。



    这一特殊活动有多重优势:首先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情境设计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续写历史故事,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其次,学生在所学明史的基础上,以英国使者身份叙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最后,把明朝历史放在大的时空背景下,进行中外历史对比,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拓展全球视野。


    十年级的Lily同学分享到:“我非常喜欢我最近刚完成的历史活动,既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又让我们更加了解明朝历史,并能够与西方历史进行联系,让我对中西方同时期的历史有所比较和思考。”



    除经典研读和小组活动之外,为了增加学科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中方四门课程历史组老师还将开展历史人物评说活动。学生在掌握必备历史知识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再现特定的历史情境,从扮角色、谋对策,到独立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以此来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从而对历史也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不仅如此,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也由表及里、逐渐深化,在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的同时,逐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据高中中方学术主任熊德勇老师介绍道:老师在规范实施国家课程高中历史学科时,结合包校学生特点,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学著作,合作撰写小论文,并编辑成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分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也为在国际课程阶段选修历史学科的同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方四门课程历史组的老师还要探索和研究国家课程与国际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正如十一年级的Andy所说,历史涵盖了从远古到近代,从东方到西方超过百万年的历史,这巨大的跨度能够让我们宏观地了解人类历史长河是如何走到了今天,文明与进步、和平与发展,是如何来之不易,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体在历史中的角色。


    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我们也是在学习中外文化,既能帮助我们完善认知体系,这也正是包校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发展全人教育和传承中华文化。

    --Y11 Andy




    *文集编辑组学生名单如下:

    十一年级: Susan、Kitty、Alice、Betty

    十年级: Cyrus、Eric、Clare、Tiger、Anna、Lily、Young、Cynthia


    *感谢赵建明老师的撰稿,同时感谢对本文付出许多辛劳的高中中方学术主任熊德勇老师和中方四门课程学科组长程雪莉老师。


    *本文集预计于6月正式出版,敬请期待。


    相关阅读

    学生月刊专题 | 走进“悦读周”的台前幕后

    我爱包校 | 走近包校大家庭中的劳动者们

    全人教育在包校 | 在原创音乐的魅力中体味文化底蕴

    毕业生故事 | 在多元而包容的环境中成长

    我和科学有个约会 | 体育和计算机科学碰撞产生的火花


    以上内容来源于“包玉刚实验学校”公众号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查学校 用上哪学
    反馈意见
    反馈
    成功恭喜您,申请提交成功!